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八下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
(补充)梯形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13
更新时间:2010-06-21
纠错
1.

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DCB=75º,以CD为一边的等边DCE的另一顶点E在腰AB上.

1)求∠AED的度数;

2)求证:AB=BC

3)如图2所示,若F为线段CD上一点,∠FBC=30º

值.


查看答案
题型:解答题
知识点:(补充)梯形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解:(1)∵∠BCD=75ºADBC   ∴∠ADC=105º

         由等边DCE可知:∠CDE =60º,故∠ADE =45º

ABBCADBC可得:∠DAB=90º ∴∠AED=45º

      (2)方法一:由(1)知:∠AED=45º,∴AD=AE,故点A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

由△DCE是等边三角形得:CD=CE,故点C也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

AC就是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即ACDE

连接AC,∵∠AED =45º,∴∠BAC=45º,又ABBC    BA=BC

方法二:过D点作DFBC,交BC于点

可证得:△DFC≌△CBE  DF=BC

从而:AB=CB

 

3)∵∠FBC=30º,∴∠ABF=60º

连接AFBF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FBC=30º,∠DCB=75º,∴∠BFC=75º,故BC=BF

(2)知:BA=BC,故BA=BF,∵∠ABF=60º,∴AB=BF=FA

又∵ADBCABBC,∴∠FAG=G=30º

FG =FA= FB  

∵∠G=FBC=30º,∠DFG=CFBFB=FG

∴△BCF≌△GDF

DF=CF,即点F是线段CD的中点.

=1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梯形,梯形的中位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梯形,梯形的中位线的定义
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梯形的中位线:
连结梯形两腰的中点的线段。 
◎ 梯形,梯形的中位线的知识扩展
1、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梯形的边角: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3、一般地,梯形的分类如下: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4、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的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5、等腰梯形的判定:(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的中点的线段。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7、梯形的面积:S=(上底长+下底长)×高。
◎ 梯形,梯形的中位线的特性

梯形性质:
①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
②梯形的中位线(两腰中点相连的线叫做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③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梯形判定:
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高=(上底+下底)×高=梯形面积
梯形中位线到上下底的距离相等
中位线长度=(上底+下底)

梯形的周长与面积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a+b+c+d。
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b+2c。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
变形1:h=2s÷(a+b);
变形2:a=2s÷h-b;
变形3:b=2s÷h-a。
另一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 梯形,梯形的中位线的知识拓展

梯形的分类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的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梯形,梯形的中位线的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的分类、性质;探索并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梯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梯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梯形,梯形的中位线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理解
课时要求:120
考试频率:选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补充)梯形
难度:
使用次数:183
更新时间:2021-07-15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补充)梯形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考虑考虑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