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章节组卷
初中数学 · 章节目录
初中数学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
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单元测试
整式的加减
整式
整式的加减
整式单元测试
一元一次方程
从算式到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
几何图形初步
几何图形
直射、射线、线段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移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
实数
平方根
立方根
实数
实数单元测试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测试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测试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统计调查
直方图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测试
三角形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多边形及其内角相和
(补充)平面镶嵌
三角形单元测试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
轴对称
轴对称
画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轴对称单元测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整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
因式分解
(补充)整式的除法
整式单元测试
分式
分式
分式的运算
分式方程
分式单元测试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乘除
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次根式单元测试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
平面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补充)梯形
平面四边形单元测试
一次函数
函数
一次函数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一次函数单元测试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集中趋势
数据的波动程度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二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单元测试
旋转
图形的旋转
中心对称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旋转单元测试
圆的有关性质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和圆
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单元测试
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与概率
用列举法求概率
用频率估计概率
概率初步单元测试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
相似
图形的相似
相似三角形
位似
相似单元测试
锐角三角形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与其应用
锐角三角形函数单元测试
投影与视图
投影
三视图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投影与视图单元测试
其他
各地中考
数学竞赛
初中数学
题型:
不限制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实验,探究题
综合题
计算题
作图题
多项选择
推断题
解答题
证明题
未分类
难度:
不限制
基础
容易
中等
偏难
很难
未分类
排序:
最新
最热
难度:
使用次数:268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

回顾: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1) 如图 1 ,在 ABC 中, AB AC

BD CE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 BD CE

D E 分别是边 AC AB 的中点,连接 BD CE .求证: BD CE

(从 ①② 两题中选择一题加以证明)

(2) 猜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经过做题反思,小明同学认为:在 ABC 中, AB AC D 为边 AC 上一动点(不与点 A C 重合).对于点 D 在边 AC 上的任意位置,在另一边 AB 上总能找到一个与其对应的点 E ,使得 BD CE .进而提出问题:若点 D E 分别运动到边 AC AB 的延长线上, BD CE 还相等吗?请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图 2 ,在 ABC 中, AB AC ,点 D E 分别在边 AC AB 的延长线上,请添加一个条件(不再添加新的字母),使得 BD CE ,并证明.

(3) 探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如图 3 ,在 ABC 中, AB AC 2 A 36° E 为边 AB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 A B 重合), F 为边 AC 延长线上一点.判断 BF CE 能否相等.若能,求 CF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题型:解答题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 见解析

(2) 添加条件 CD = BE ,见解析

(3) 能, 0 CF

【分析】( 1 利用 ASA 证明 ABD ≌△ ACE

利用 SAS 证明 ABD ≌△ ACE

2 )添加条件 CD = BE ,证明 AC + CD = AB + BE ,从而利用 SAS 证明 ABD ≌△ ACE

3 )在 AC 上取一点 D ,使得 BD = CE ,根据 BF = CE ,得到 BD = BF ,当 BD = BF = BA 时,可证 CBF ∽△ BAF ,运用相似性质,求得 CF 的长即可.

【详解】( 1 如图 1 AB = AC

∴∠ ABC =∠ ACB

BD CE ABC 的角平分线,

∴∠ ABD = ABC ACE = ACB

∴∠ ABD =∠ ACE

AB = AC A =∠ A

∴△ ABD ≌△ ACE

BD = CE

如图 1 AB = AC ,点 D E 分别是边 AC AB 的中点,

AE = AD

AB = AC A =∠ A

∴△ ABD ≌△ ACE

BD = CE

2 )添加条件 CD = BE ,证明如下:

AB = AC CD = BE

AC + CD = AB + BE

AD = AE

AB = AC A =∠ A

∴△ ABD ≌△ ACE

BD = CE

3 )能

AC 上取一点 D ,使得 BD = CE ,根据 BF = CE ,得到 BD = BF

BD = BF = BA 时, E A 重合,

∵∠ A 36° AB = AC

∴∠ ABC =∠ ACB =72° A =∠ BFA =36°

∴∠ ABF =∠ BCF =108° BFC =∠ AFB

CBF ∽△ BAF

AB AC 2= BF CF = x

整理,得

解得 x = x = (舍去),

CF = x =

∴0 C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153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a 3 a 3 a 9 B a 3 3 a 6 C a 6 ÷ a 3 a 2 D a 3 + a 3 2 a 3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D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及合并同类项法则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 A. a 3 a 3 a 6 ,故此选项错误;

B. a 3 3 a 9 ,故此选项错误;

C. a 6 ÷ a 3 a 3 ,故此选项错误;

D. a 3 + a 3 =2 a 3 ,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及合并同类项法则.

=
难度:
使用次数:202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3.

如图,四边形 ABCD O 的内接四边形,连接 AC BD ,延长 CD 至点 E

(1) AB AC ,求证: ADB ADE

(2) BC 3 O 的半径为 2 ,求 sin∠ BAC

查看答案
题型:解答题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 见解析

(2)

【分析】( 1 )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外角等于内对角,得到 ABC ADE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到 ABC ACB ,结合圆周角定理, ADB ACB ,推理即可.

2 )作直径 BF ,连接 FC ,根据 sin∠ BAC = sin∠ BFC 计算即可.

【详解】( 1 圆内接四边形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 ABCD 是圆的内接四边形,

∴∠ ABC ADE

AB = AC

∴∠ ABC ACB

∵∠ ADB ACB

∴∠ ADB ADE

2 )如图,作直径 BF ,连接 FC

BCF =90°

圆的半径为 2 BC =3

BF =4 BC =3 BAC = ∠ BFC

∴sin∠ BAC = sin∠ BF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内接四边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三角函数,熟练掌握圆的内接四边形性质,圆周角定理,三角函数是解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49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4.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 2 个红球、 3 个白球和 4 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 1 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数据的波动程度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从中任意摸出 1 个球,一共有 9 种可能性,其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有 2 种,从而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概率.

【详解】解: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 2 个红球、 3 个白球和 4 个黄球,

从中任意摸出 1 个球,一共有 9 种可能性,其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有 2 种,

从中任意摸出 1 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概率公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相应的概率.

=
难度:
使用次数:224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5.

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查看答案
题型:解答题
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数轴见解析

【分析】首先解每个不等式,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详解】

因为

通分得

移项得

解得

所以该不等式的解集为:

用数轴表示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136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6.

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m 5

【分析】由题意得判别式为正数,得关于 m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解得: m <5

故答案为: m <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的情况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55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7.

试卷上一个正确的式子( ÷★= 被小颖同学不小心滴上墨汁.被墨汁遮住部分的代数式为 ( )

A B C D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分式的运算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A

【分析】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计算除法即可.

【详解】解: ★=

★=

★=

=

故选 A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184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8.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五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其俯视图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几何图形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B

【分析】三视图分为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是从上往下看,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俯视图从上往下看如下: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熟练地掌握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137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9.

1 是光的反射规律示意图.其中, PO 是入射光线, OQ 是反射光线,法线 KO MN POK 是入射角, KOQ 是反射角, KOQ POK .图 2 中,光线自点 P 射入,经镜面 EF 反射后经过的点是 (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轴对称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B

【分析】根据光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关于法线对称,由此推断出结果.

【详解】连接 EF ,延长入射光线交 EF 于一点 N ,过点 N EF 的垂线 NM ,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 MN 是法线, 为入射角

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关于 MN 对称

由此可得反射角为

所以 光线自点 P 射入,经镜面 EF 反射后经过的点是 B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中光线反射的问题,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图中找出反射角是解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192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0.

某小组 6 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为 a cm ,规定超过 a cm 的部分记为正数,不足 a cm 的部分记为负数,他们的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值情况记录如下表:

学生序号

1

2

3

4

5

6

身高差值( cm

+2

x

+3

1

4

1

据此判断, 2 号学生的身高为 _____cm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未分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

【分析】根据题意 身高差值和为 0,即可求解.

【详解】解: 平均身高为 a cm ,规定超过 a cm 的部分记为正数,不足 a cm 的部分记为负数,

解得

2 号学生的身高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平均数求未知,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43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1.

5 的相反数是 ( )

A B C 5 D -5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有理数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C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 -5 的相反数是 5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熟记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是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96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2.

小军同学想利用所学的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测量一段两岸平行的河流宽度.他先在河岸设立 A B 两个观测点,然后选定对岸河边的一棵树记为点 M .测得 AB 50m MAB 22 °,∠ MBA 67 °.请你依据所测数据求出这段河流的宽度(结果精确到 0.1m ).

参考数据: sin22 °≈ cos22 °≈ tan22 °≈ sin67 °≈ cos67 °≈ tan67 °≈

查看答案
题型:解答题
知识点:函数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约为 17.1m

【分析】过点 M MN AB ,利用正切函数得出 AN BN ,结合图形得出 ,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解:过点 M MN AB

根据题意可得:

AN

BN

AN + BN = AB =50

解得: MN = (m)

河流的宽度约为 17.1m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题意,结合图形进行求解是解题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13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3.

按照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输出 y 的值是 2 ,则输入 x 的值是 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分式方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

【分析】根据程序分析即可求解.

【详解】解: 输出 y 的值是 2

上一步计算为

解得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解),或

符合程序判断条件, 不符合程序判断条件

故答案为: 1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08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4.

12 个有公共顶点 O 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 AOB BOC COD …=∠ LOM 30 °.若 S AOB 1 ,则图中与 AOB 位似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

A 3 B 7 C 6 D 6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整式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C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 A O G 在同一直线上, B O H 在同一直线上,确定与 AOB 位似的三角形为 GOH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找出相应规律得出 OG =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解: ∵∠ AOB BOC COD LOM 30°

∴∠ AOG 180° BOH 180°

A O G 在同一直线上, B O H 在同一直线上,

AOB 位似的三角形为 GOH

OA = x

OB =

OC =

OD =

OG =

故选: C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找规律问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理解题意,找出相应边的比值规律是解题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155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5.

如图,二次函数 y ax 2 + bx a 0 )的图像过点( 2 0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b 0

B a + b 0

C x 2 是关于 x 的方程 ax 2 + bx 0 a 0 )的一个根

D 点( x 1 y 1 ),( x 2 y 2 )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当 x 1 x 2 2 时, y 2 y 1 0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D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解:根据图像知,当 时,

B 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A 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由题可知二次函数对称轴为

B 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图像可知 是关于 的方程 的一个根,

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若点 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

时,

D 选项结论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08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6.

因式分解 =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因式分解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详解】试题分析:原式 = .故答案为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
难度:
使用次数:158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7.

某学校开展 家国情 诵经典 读书活动.为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从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 200 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了他们每人平均每天阅读时间的数据( m / 分钟).将收集的数据分为 A B C D E 五个等级,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尚不完整):

平均每天阅读时间统计表

等级

人数(频数)

A 10≤ m 20

5

B 20≤ m 30

10

C 30≤ m 40

x

D 40≤ m 50

80

E 50≤ m ≤60

y

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x 的值;

(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在的等级是

(3) 学校拟将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低于 50 分钟的学生评为 阅读达人 予以表扬.若全校学生以 1800 人计算,估计受表扬的学生人数.

查看答案
题型:解答题
知识点:统计调查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40

(2) D 等级

(3)585

【分析】 (1) 根据样本容量 = 频数 ÷ 所占百分数,合理选择计算即可.

(2) 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计算即可.

(3) 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计算即可.

1

∵200×20 =40( )

x =40

2

y =200-5-10-40-80=65

根据题意,中位数应是第 100 个、第 101 个数据的平均数,且第 100 个数据在 D 等级,第 101 个数据在 D 等级,它们的平均数也在 D 等级,

故答案为: D 等级.

3

y =200-5-10-40-80=65

(人),

答:受表扬的学生人数 585 人.

【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中位数,熟练掌握统计图的意义,中位数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40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8.

如图,在方格纸中,点 P Q M 的坐标分别记为( 0 2 ),( 3 0 ),( 1 4 ).若 MN PQ ,则点 N 的坐标可能是 ( )

A 2 3 B 3 3 C 4 2 D 5 1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一次函数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C

【分析】根据 P Q 的坐标求得直线解析式,进而求得过点 的解析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 P Q 的坐标分别为( 0 2 ),( 3 0 ),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解得

直线 的解析式为

MN PQ

的解析式为

解得

的解析式为

时,

时,

时,

时,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平移问题,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08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19.

正方形 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 A 的坐标为( 2 0 ),点 B 的坐标为( 0 4 ).若反比例函数 y k 0 )的图象经过点 C ,则 k 的值为 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24

【分析】过点 C CE y 轴,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 CBA =90° AB = BC ,再利用各角之间的关系得出 CBE =∠ BAO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 OA = BE =2 OB = CE =4 ,确定点 C 的坐标,然后代入函数解析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 C CE y 轴,

B 0 4 ), A 2 0 ),

OB =4 OA =2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 CBA =90° AB = BC

∴∠ CBE +∠ ABO =90°

∵∠ BAO +∠ ABO =90°

∴∠ CBE =∠ BAO

∵∠ CEB =∠ BOA =90°

OA = BE =2 OB = CE =4

OE = OB + BE =6

C 4 6 ),

将点 C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

k =24

故答案为: 24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等,理解题意,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
难度:
使用次数:277
更新时间:2023-03-29
加入组卷
20.

幻方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最早出现在夏禹时代的 “洛书”.把洛书用今天的数学符号翻译出来,就是一个三阶幻方(如图 1 ),将 9 个数填在 3 × 3 (三行三列)的方格中,如果满足每个横行、每个竖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就得到一个广义的三阶幻方.图 2 的方格中填写了一些数字和字母,若能构成一个广义的三阶幻方,则 mn 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答案】

1

【分析】由第二行方格的数字,字母,可以得出第二行的数字之和为 m ,然后以此得出可知第三行左边的数字为 4 ,第一行中间的数字为 m - n +4 ,第三行中间数字为 n -6 ,第三行右边数字为,再根据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相等且都等于 m 可得关于 m n 方程组,解出即可.

【详解】如图,根据题意,可得

第二行的数字之和为: m +2+(-2)= m

可知第三行左边的数字为: m -(-4)- m =4

第一行中间的数字为: m - n -(-4)= m - n +4

第三行中间数字为 m -2-( m - n +4)= n -6

第三行右边数字为: m - n -(-2)= m - n +2

再根据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相等且都等于 m 可得方程组为:

解得

故答案为: 1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加法,列代数式,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利用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列方程.

=

查看答案

限时优惠:
000000
热门

单次付费有效 3.99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微信扫码支付

包月VIP 9.99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

登录后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