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
和图形
,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
上存在一点
,使得
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
为图形
的关联点.
(1)当的半径为2时,
①在点中,
的关联点
是_______________.
②点在直线
上,若
为
的关联点,求点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的圆心在
轴上,半径为2,直线
与
轴、
轴交于点
.若线段
上的所有点都是
的关联点,直接写出圆心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1),
点 与⊙的最小距离为
,点
与⊙的最小距离为1,点
与⊙的最小距离为
,
∴⊙的关联点为和
.
②根据定义分析,可得当直线y=-x上的点P到原点的距离在1到3之间时符合题意;
∴ 设点P的坐标为P (x ,-x) ,
当OP=1时,由距离公式可得,OP= ,解得
,当OP=3时,由距离公式可得,OP=
,
,解得
,
∴ 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x≤-
或
≤x≤
如图2,当圆与小圆相切时,切点为D,
∴CD=1 ,
如图3,当圆过点A时,AC=1,
C点坐标为(2,0)
如图4,
当圆过点 B 时,连接 BC ,此时 BC =3,
在 Rt△OCB中,由勾股定理得OC= , C点坐标为 (2
,0).
∴ C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
≤2
;
∴综上所述点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
≤-
或
≤
≤
.
在等腰直角中,
,
是线段
上一动点(与点
不重合),连接
,延长
至点
,使得
,过点
作
于点
,交
于点
.
(1)若,求
的大小(用含
的式子表示).
(2)用等式表示线段与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1) ∠AMQ=45°+.理由如下:
∵∠PAC=,△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AB=45°-
,∠AHM=90°,∴∠AMQ=180°-∠AHM-∠PAM=45°+
.
(2)线段MB与PQ之间的数量关系:PQ= MB.
理由如下:
连接AQ,过点M做ME⊥QB,
∵AC⊥QP,CQ=CP, ∴∠QAC=∠PAC=,∴∠QAM=
+45°=∠AMQ, ∴AP=AQ=QM,在RT△APC和RT△QME中,
∴RT△APC≌RT△QME, ∴PC=ME, ∴△ME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PQ= MB.
考点:全等三角形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
轴交于点
(点
在点
的左侧),与
轴交于点
.
(1)求直线的表达式;
(2)垂直于轴的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点
,与直线
交于点
,若
,结合函数的图象,求
的取值范围.
(2).由,∴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1),对称轴为直线x=2, ∵
,∴
+
=4.令y=-1,y=-x+3,x=4. ∵
,∴3<
<4, 即7<
<8, ∴
的取值范围为:7<
<8.
考点: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如图,是
所对弦
上一动点,过点
作
交
于点
,连接
,过点
作
于点
.已知
,设
两点间的距离为
,
两点间的距离为
.(当点
与点
或点
重合时,
的值为0)
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随自变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与
的几组值,如下表:
| 0 | 1 | 2 | 3 | 4 | 5 | 6 |
| 0 | 2.0 | 2.3 | 2.1 | 0.9 | 0 |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为等腰三角形时,
的长度约为____________
.
试题解析:(1)1.6
(2)如图所示:
(3)作y=x与函数图象交点即为所求.2.2(答案不唯一)
考点:函数图象,估算,近似数
某工厂甲、乙两个部门各有员工400人,为了解这两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
从甲、乙两个部门各随机抽取20名员工,进行了生产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
甲 78 86 74 81 75 76 87 70 75 90
75 79 81 70 74 80 86 69 83 77
乙 93 73 88 81 72 81 94 83 77 83
80 81 70 81 73 78 82 80 70 40
整理、描述数据
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
成绩 人数 部门 | | | | | | |
甲 | 0 | 0 | 1 | 11 | 7 | 1 |
乙 |
(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生产技能优秀,70--79分为生产技能良好,60--69分为生产技能合格,60分以下为生产技能不合格)
分析数据
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
部门 | 平均数 | 中位数 | 众数 |
甲 | 78.3 | 77.5 | 75 |
乙 | 78 | 80.5 | 81 |
得出结论:
.估计乙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____________;
.可以推断出_____________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理由为_____________.(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按如下分数段整理 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数据:
成绩 人数 部门 | | | | | | |
甲 | 0 | 0 | 1 | 11 | 7 | 1 |
乙 | 1 | 0 | 0 | 7 | 10 | 2 |
a.估计乙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400× =240(人);
b.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可以推断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理由如下:
①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测试成绩的平均数较高,表示甲部门生产技能水平较高;
②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没有生产技能不合格的员工.
可以推断出乙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理由如下:
①乙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测试成绩的中位数较高,表示乙部门生产技能水平优秀的员工较多;
②乙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测试成绩的众数较高,表示乙部门生产技能水平较高.
考点:众数,中位数.
本卷还有2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小王子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